-
通過全面測評分析診斷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,根據孩子自身特點為其匹配相應的教學 團隊,并通過專業的個性化教材對其進行個性化的1對1教學。在整個教學過程中,通過完善科學的監控、質控體系及教學痕跡跟蹤系統,不斷糾正教師的教學路 徑,不斷增進孩子的師生配合度,從而以最快速度提升孩子的學習能力,最終達到快速提高學習成績的目的。
教育資訊
如今,獨立思考這個詞被提到的越來越多,我們希望孩子不被僵化,希望孩子不容易被洗腦。然而,我們似乎又容易走進詭辯的角落,似乎與眾不同就是獨立思考了。究竟獨立思考意味著什么,到底怎樣才能幫助孩子養成獨立思考的習慣。
我經常遇到這種類型的孩子,他們把凡事抬杠頂牛當成獨立思考。無論你說什么,他都急忙忙叫一句:不對!應該是這樣……可你聽半晌,到底應該是哪樣,他卻是連話都講不明白。
那么,真正的獨立思考是個什么情形?又應該如何訓練呢?
新加坡中學的一次課后作業。作業以小組課題的方式進行,不是我們這邊悶頭把書本上的結論抄多少遍。一個小組五個人,一個組織者,五人共同討論如何完成課題。
第一階段,老師扔過來一個課題給大家:希特勒統治下的德國,是否有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好處?隨著課題扔給孩子們的,是長長的書單。有沒有搞錯?希 特勒何許人也?殺人魔頭是也。一個殺人狂魔,你竟然敢問他是不是給德國人民帶來了好處,這要是在某些地方,這老師是不想干了吧?
可是孩子不管那么多,作業就是作業,立即急如星火的進入第二階段。
第二階段是查資料。
老師給的書單超長,即使是不看內容只翻書頁,那也來不及。所以小組的組織者就要分配任務,每人各查幾本書,限定時間內讀完相關章節,劃出相關部 分,摘錄出來以電子郵件的形式向組織者匯報。老師說:資料內容不限于他所指定的這些書,如果你想要個好成績,嘿嘿,最好拿幾本老師都沒讀過的書。
于是孩子們人手幾本大厚書,什么《第三帝國的興亡》、《希特勒暗堡》之類的,開始瘋狂閱讀。書讀了一大堆,資料也搜集了無數。
第三階段,定義,就是確定概念的具體含義。
這個定義不可以隨心所欲胡來,必須要公正客觀,拿到任何一個地方都說得過去。孩子們首先被德國人民,這一關給難住了。誰算是德國人民呢?誰又不算呢?是擁有德國國籍的人,才算德國人民?還是只要居住在德國,就算是德國人民?
孩子們定義不了,就去找老師。老師笑咪咪的回答:隨便,這事你說了算——哪個定義最能體現出希特勒的影響,就用哪一個。唉,這可愁死孩子們了。最后孩子們用了后一個,只要居住在德國,就是德國人民。
為什么要用這個呢?
——這就看出定義的價值了。不使用這個,那么凡是被希特勒屠殺的,按希特勒本人的看法,他們都不算人民??扇绻粋€人有良知,同情悲憫那些被屠殺的猶太人,就不可能把他們從人民中排除出去!
就這么一個定義,讓孩子頓時恍然大悟:定義會說話,如果定義錯了,你整個人都錯了。如果你聽到有人振振有詞卻嗜血無度,你就知道,對方是先行從定義這里動了手腳。如果你不認真,就會被牽著鼻子走。
第四階段,繪制圖表,從政治、經濟、社會、軍事政策等各個角度,展開討論。
這一討論就炸了,咦,你看這個希特勒,他也不賴嘛。他上臺后大力發展軍工,解決了500萬失業人口的就業問題。這難道不是好處嗎?
而且,戰爭之時,希特勒組織500萬工人,修鐵路修公路,發工資有飯吃,這難道不是好處嗎?
還有,希特勒不光是組織工人勞動吃飯,連娛樂都沒耽誤,經常性的群眾集會高歌。而且成年人可以買轎車年輕人可以飆摩托,這還不夠嗎?
分析過這個,再看看工人們的具體情況,就有點不對了。
當時,所有的工人全被裹脅進德國工人陣線里頭,他們沒有罷工的權利,不允許加薪,不允許改善勞工環境,只有高強度的勞作,有時候甚至每周要工作72個小時。除此之外,工人收入中的很大一部分,還被希特勒控制的工會拿走支配。這些工人無異于奴工,怎么可能有快樂可言?
還有,年輕人是沒有工作權利的,他們必須要上戰場。而老年人要延遲退休,無休無止的工作……
還有,工作崗位奇缺,女性被欺騙早早辭工,讓位給上了年紀的老爺爺……
兩方面的資料比對,孩子們就對希特勒時代的德國有了個全面而客觀的認識。
第五階段,完成論文。
有了前面全面的分析,最不擅長于寫的孩子,此時也是把鍵盤敲得噼哩啪啦響。結論是顯而易見的:
希特勒時代,表面上好像給德國人解決了失業人口問題,但實際上,高密度化的組織,剝奪了工人的正常選擇。他們被迫從事無休止的繁重勞作,個人權 利卻無絲毫保障,工人的生活并沒有絲毫改善,反而是每況愈下。任何一個奴隸主都可以宣稱,他手下的奴隸沒一個失業的。但那絕對不是奴工們想要的。諸如此 類。
第六階段,各小組向老師報告,現場質辯。
小組的課題報告,倘有資料不全、結論片面的缺陷,就立即會遭到其它小組的炮轟,一旦被轟到丟盔卸甲潰不成軍,你這成績可就慘了——基本上來說,這種情況根本不會出現。當你沉下心,花很大精力鉆研某個課題時,就很難會有思慮不周的把柄留給別人了。
可以看出,要養成獨立思考的好習慣,大致需要五個步驟:
第一步:拋棄結論和成見,只要事實。
第二步:定義問題。去掉情緒化,讓問題具體而明確。
第三步:假設性思考。
第四步:反向推證。找到反面的材料證據,做正反兩方面的資料比對。
第五步:小組討論。
經過這種訓練的孩子,思維會特別的縝密。他們與人交流時,知道規則,會認真傾聽,一旦發現自己思慮不足,就會立即把你的指正補充進去;絕不會死抬杠不認輸,更不會認為是你跟他過不去,從此視為仇人,因為他們是在很認真地提升自已。
經過這種訓練的孩子,腦子會很清醒,他們不會輕易接受現成的結論,抗洗腦能力強,想要欺騙他們很難。相反,如果不是讓孩子獨立思考,而是讓他把希特勒是個大魔頭的結論,背上一萬八千遍,他仍然覺得納粹的制服很酷,納粹的閱兵很氣派。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納粹意味著什么。
獨立思考不是不犯錯誤,但不會讓你泥陷于錯誤之中,讓你反復在一個泥坑里跌倒。擁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,生活得特別輕松自在,這只是因為他們總能適時避過陷阱,找到最適意于自己的人生。
- 上一個:師德建設年為何成了“折騰”教師年
- 下一個:10本青少年最值得讀的科學類書籍